排位第二的古埃及文化

排位第二的古埃及文化

00:00
13:05

课程金句 

点击保存图片,分享今日课程金句到朋友圈


今日文稿 

好,今天我们又开课了。昨天说了第一名巴比伦文化,今天应该说第二名埃及文化了。


我到埃及的时候,到处军警如林、荷枪实弹。因为1997年11月,恐怖分子一下子杀害了64名外国游客,埃及的旅游业一败涂地,直接威胁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因为旅游业在埃及国民经济中占据极大比例,其他经济项目也依附着它。


请注意,所谓埃及的旅游业,也就是凭借着几千年前埃及古文化,来吸引别人的眼光、来养活后代。人家拿得出手的就是古文化的遗迹了,还不让,那就什么也拿不出来了。这真让人同情。我想那些躲在雕塑里、躺在陵墓里边的古代巨人,看到自己的后代,除了折腾自己之外已经无意谋生,受到了暴徒的阻拦也不知道如何对付,真不知会如何感叹。


遗迹是一种曾经有过的力量造型,却不是现实的力量。当力量已经消失,遗迹所负载的文化其实也不存在了。而且古代的力量越是巨大,这种失落也就更加让人伤心。你看,金字塔的力量大到了难以想象,因此后代的微弱更不可容忍。


埃及文化的失落最让人震撼的,是人种的失落、血缘的失落,也就是说建造金字塔、女王殿、帝王谷、太阳神庙的英才们,他们的后代都到哪里去了?首都开罗和其他城市主要是阿拉伯人的世界,那是公元七世纪以后征服的结果;第二大城市亚历山大有那么多白人,是欧洲人征服的结果。这些人走在金字塔下,其实也和我们一样是外来人,只不过他们来的比我们早一点。我们对埃及的古代文化陌生,他们也陌生。


法老的后代 

问题是,法老的后代究竟在何处?我们能找到他们吗?这就是从血缘意义上寻找古代文化了,或者说从人类意义上寻找古代文化了。经过多方打听,才知道在卢克索这座城市的尼罗河西岸,有一个法老村。据当地人类学家研究,那个村子里边的人在外貌身材上确实余留着法老时代的诸多特征,我和妻子赶了过去,果然看到了他们。


她们大多数人所从事的是手工刻石,许多古籍的修复与他们有关,这倒是不错,修复到自己祖先的家产,像是后代。仔细一看,他们高高的个子,黝黑的脸,鼻子尖尖,满脸满手都是磨石的粉尘,活像一尊尊会动的的古代雕塑。


他们在漫长的岁月里,把自己封存在紧靠撒哈拉大沙漠的尼罗河流域,拒绝远地嫁娶,因此血缘稳定。但是,却也正因为血缘太近,造成了体力和智力上的衰退。他们的生活非常简朴,他们的思维非常单纯。


突然,两个都在地上的法老人,像是听到有人在说我们是中国人,就抬起头来朝我一笑,露出洁白的牙齿,用比较生硬的英语说:“你可以和我们一起照相。”我立即蹲在他们中间拍了照,他们又从地上捡起两块刻石的材料送给我,我想这应该付点钱,但他们拒绝了。


其中一位腼腆的说,如果有那种中国的小礼物——他指的是清凉油,在中国到处都有又极其便宜,但在他们那里却是宝贝。法老的后代不在乎钱,只在乎那股清凉的气息。记得在开罗,一个中国餐馆老板告诉我,他说清凉油在这很重要,而且他还送了我几盒,我就顺手从口袋里掏出来给了法老人,他们深表感谢。


走出屋外,我发现他们简陋的住房的墙壁上,全都画着他们去麦加朝圣的一路风景,可见法老的后代并没有信奉法老的圣言。我在前面讲述文化的定义的时候,已经说得很清楚,文化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也就是人群。这也就是说,法老的文化遗产并不仅仅表现在那些巨石和殿阙,更重要的是血缘人群。在埃及,这个话题比较凄凉。


古埃及的无解 

从法老村回来以后,我长时间地在太阳神庙的大树下徘徊、思考,平心而论,埃及古文化的遗迹实在太伟大了,在形态的壮观上堪称四大古文明之首。也许与撒哈拉大沙漠带来的干燥的气候有关,没有发生古迹的霉变。我想,即使是中国最极端的国粹主义者到了埃及,也不能不稍稍谦虚一点。


在地理环境上,埃及文化也远比巴比伦文化安全,大沙漠变成了一个大屏嶂,不容易遭到外来的侵略,而尼罗河又水势平缓,与常常发生水灾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很不一样。这看来都是好条件,但是长久的安定使埃及文明越来越保守,越来越封闭,越来越不在乎与多方沟通,包括极权统治者和臣民的理性沟通。 


这样,埃及虽然可以集中惊人的力量营造金字塔这样的雄伟建筑,似乎也没有发生过太多的冲突。因此,不必像巴比伦文化那样早早的制定法典,因为法老的话就是法律。这一切加在一起,造成了埃及文化非常伟大,但又有非常多的不可理解性。而这种不可理解性,恰恰正是统治者为了维持神圣的光环刻意追求出来的。


我身边太阳神庙那些廊柱上的象形文字,一直没有什么人读懂。当然也会有一些文件和文告,但是等到能够写、能够读的少数祭司一走,也就立刻变成了无解天书。正是在这一点上,中国文化和它构成了巨大区别。


中国文化历来不追求故弄玄虚的神秘,所有的文字都是通识密码,力求广为传播。连甲骨文即使在几千年后发现时,也很快被基本读懂,更不必说后来秦始皇在全国统一文字了。这种企图与广大臣民沟通的思维,使中国文化不可能枯萎在一个冷僻的高处。


正是在与古埃及文化的这种对比当中,我更深入地领悟了中国文化的这个优点。那番希望人们理解的诚恳,那番易解易读的文字语言,成了中国文化贴地流传、生生不息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与埃及文化现在已经很难找到血缘后代的特点相比,中国文化恰恰把祖先崇拜、传宗接代,当作重要的精神价值。


穿行尼罗河边 

与古埃及的社会结构不同,中国的姓氏宗亲是很难动摇的社会基座。孔子甚至希望朝廷能够从家庭当中学习一些东西,以家庭为范本。因此,中国的血缘文化永远都在,处处都在,并由此形成了中国文化的生命后裔——那就是一大批不可能最终背弃中国文化的中国人。很多在世界各地生活的中国人,未必读的懂咬文嚼字的那种小文化,但是却都是整体意义上中国文化的生命体。


从开罗到卢克索,我一连穿行了七个农业省,在那么长的路途上,我没有看到一处表现出像中国农民一样的勤奋。他们种的很粗疏、很随意,收的也很粗疏、很随意。在田头劳动的人很少——几乎看不到,但这又显然不是因为实现了机械化。


这个对比又让我想到了中国作为农业文明聚族而居、紧追时令的特点。这也就是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说的,叫做精耕细作型的农业生态。正是这种生态决定了多数中国人勤劳、刻苦、固执、顺天、守序的共同习惯,这又与文化有关了。


在穿行尼罗河边七个农业省的长途上,我又一直思考着埃及文化最终中断,而且中断得非常彻底的原因。我判断一个长期稳定的集权王朝,必然会积累起庞大的世袭官僚集团。当这些世袭官僚集团分头统治一段段尼罗河沿岸的时候,时间一长,又会形成一个个有钱有势的地方政权。


这些地方政权迟早会与法老对抗,但是法老半神半人的神秘光环以及缺少沟通能力的傲慢,又必然无力处置地方政权。因此,分裂频频发生,外敌乘机而入,于是平静的尼罗河终于见证了一次次激烈的战争。由于撒哈拉沙漠很难深入,因此尼罗河边上的战场往往缩的又紧又窄,其间的残酷程度也就非比寻常了。


本来尼罗河边上歌声,应该比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河边的歌声欢快一些,然而渐渐,忧伤的调子越来越重。我妻子多次在尼罗河边的芦苇丛中,听到远处传来的男低音的宗教吟唱,总是觉得摄魂夺魄。


她说,这好像是人类遇到最大灾难时的最后歌声,却怎么还是那么单纯。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守候夏日的帆

    这种文明之间的宏观比较,我第一次听到,深深感叹也由衷折服。古埃及文明其实我们都不陌生,因为从最小的时候,就知道了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木乃伊,而且是世界历史课本里最让人难忘的篇章。但事实上我们又最陌生它,金字塔如何建造,做什么用的,木乃伊如何保存等等,都是巨大的疑问,因此古埃及神秘。神秘在举世的关注中,让我们最熟悉又最陌生。。文明和文明,确实得在宏观的对比当中,才能发现真正的大不同。相比之下,中国文明在整体上就可理解的多了。我们没有留下如埃及一般的神秘和旷世疑问,我们的文化通体亲切。

    菜鸟咸鱼嗷嗷 回复 @1366192epcx: very good,说得很好

  • 守候夏日的帆

    如此简短,就勾勒出古埃及的伟大与落败,讲清楚了古埃及与古中国根子上的文化差异。而且文字间还充满了感染力、艺术性,不是硬邦邦的学术分析。让一个本来比较艰深的课题,在直白如话的、带动着人的感情的文字间流畅的完成。真乃大师之言。。余秋雨曾经说,自己用三分精力研读古今中外的典籍,三分精力考察文明故地,却用四分精力寻找沟通的方式。今天这段有关埃及文明的文字,从语言上证明了他找到了。

  • 廿叨叨

    能成为秋雨书院的一员 很骄傲

    D伊文斯 回复 @菜鸟咸鱼嗷嗷: 你好,钢筋

  • 三生石2000

    在那个时代,当希腊的智者在亚德里亚海岸思考着人和物的关系的时候,印度的智者在恒河边上思考着人和神的关系,中国智者在黄河边上思考着人和人的关系。 思考人和物的欧洲,诞生了发达的自然科学,思考人和神的印度人,热衷于超自然的实践,而我们的诸子百家,不管哪一家都是思考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奥利奥爱吃巧克力耶 回复 @三生石2000: 诸子百家也有很多思考人与宇宙的关系,比如儒家天人合一

  • 长安李桦

    我們生活在秦始皇兵馬俑附近的西安,聽了余老師這节課,我在审思我們自己身上还留存有多少秦人的風范?我們的集体人格标志明显吗?我們需要思考。在西安大街上,有不少大商店,飯店,旅店用的是崇洋媚外的外國名字,這實在是不高明的。 总之,聽了老師的課,我在思考我們自己的文化,我們的集體人格。

    万亩黑土 回复 @长安李桦: 善于吸收和接纳外来文化,正是中华文化长寿的秘诀。中为体,西为用,最终的结果就是西为中用,使得中华文化更加强大,更加具有生命力。

  • 远山长等风来

    余老师确实是最会说话的人,他会把很抽象的东西用具体的意像表达出来,容易理解。如同这节课的金句那样。记得他描述甲骨文出现对于苦难中国的意义时,说那如同一个即将倒下的武士听到了来自遥远童年的歌声,那时眼里真的是湿湿的。

    1371122qdbo 回复 @远山长等风来: 九j'

  • 万古一羽毛F

    能感到老师对自己祖国深沉的爱!我们有太多理由爱她!我们的祖先、我们的土地留给我们的太多!我们千万不能做不孝子孙!

  • 1388008iwlz

    同学们写的评论都好有见地,我没什么文化,说不出来多少有力量的语言。但是,余老师的课讲得浅显易懂,引人入胜,让我受益匪浅,很喜欢跟着余老师慢慢开拓眼界,滋养灵魂。

  • 艾总爱喝茶

    听过几遍课程以后,买了书边看书,边记笔记,再听一遍。

    多妹爱学习 回复 @艾总爱喝茶: 字太好看了。请问您买的是课程相关的书吗?

  • 志强_cn

    听余先生的课,享受文化大餐。老师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