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精英:空谈是他们唯一的生命方式

伪精英:空谈是他们唯一的生命方式

00:00
14:36

课程金句 



第119集 伪精英:空谈是他们唯一的生命方式

今日文稿 

大家好,我是余秋雨,我们继续讲课。


我们显然碰到了中国文化一个非常麻烦的问题,就是中国文化由于缺少实证思维,让一大批的文人成了牺牲品。他们慢慢地有了一种装扮的生态,而这个装扮的生态他们自己也感觉不到,这个装扮和人的好坏关系不是很大,但是处于装扮当中,就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生命力。


我举一些例子,大家都比较习惯我们生活当中,出现了好多伪精英、伪高贵、伪上流、伪顶层,这个“伪”字好像很重,但是真的可以把我们的好多文人都框进去了,都处于比较伪的状态。我们的下一代,现在网上的年轻人,看待我们上一代的老师、家长,我们各种各样的前一辈的文人,都很容易看得出来,但他们自己往往看不出来。


精英和伪精英 

我先举一些比较极端的例子吧,有一次我到香港去,饭桌上有很多人一起吃饭。我边上有一位女士听说我是上海戏剧学院院长,她就开始跟我谈论戏剧、电影了。她说,他们刚才都在谈香港的明星,我一个也不知道。我眼睛一看,她汉语讲得那么流畅,刚才在谈的香港明星她一个不知道?我就很吃惊,我就问,你从来没听到过周润发?她说不知道,没听到过。我说你没听到过成龙吗?她说,没听到过。我说你张曼玉也不知道?我想说一个女性的名字,她说也不知道。


她摇了三次头以后告诉我,她说,我们英国人比较傲慢,我们连好莱坞也不看。她这是告诉我她已经加入英国籍了。但是你为什么参加这个聚会呢?全是中国人,用各种各样的土话讲着中国的事情,所以我可以保证她不知道周润发是假的,她不知道成龙是假的,她不知道张曼玉也是假的,她全知道。她只不过想表示她取得了英国籍,也表示她地位非常高,这就叫伪精英了。好莱坞也不看,我们英国人比较傲慢,她非常想讲这句话,我马上理解,在香港这样的人还是比较多的。


在上海的一次座谈会上,有个中年学者,他的发言大家都听不懂,因为他是反复地在讲两个历史人物,一个叫子先,一个叫西泰,子先怎么讲,西泰怎么讲,大家就不知道他在讲什么。后来会结束以后,大家就问他你在讲谁?我们怎么没听到过?原来,他讲子先是在讲徐光启,他讲西泰是在讲利玛窦,他不知道从哪个书里查到了他们的字号,他用字号、用非常亲切的不用姓的语言来讲他们。


旁边的人说,你为什么不直接讲徐光启、利玛窦呢?他一笑,说对古人怎么能直呼其名呢?他是为了显摆。但是我可以保证,我就是研究徐光启和利玛窦的,我也不可能把他们讲成子先、西泰,我也忘了他们的字号是什么。他随口讲,好像讲他的一个叔叔,或者讲他的舅舅,又不讲姓——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伪精英”、“伪贵族”的一个比较典型的形态。


这两个例子比较特殊吧,我讲一个不特殊的例子。我曾经在我的书上抄过一段文字,关于这个文字,后来中央电视台一个非常著名的主持人告诉我,唉呀,我为了学文化有的时候也去翻那些学术杂志,都是这种文章,密密麻麻,90%都是这种文章,什么文章呢?我举个例子,就是一个人评论张艺谋的镜头语言的。我读一段,大家听一听。我可以保证张艺谋完全看不懂,他这样写的:


后现代社会,尘土飞扬地在镜头间旋转出了瑞恰兹和维姆萨特的技术预测。Writing is a system of signs, 一点不错,巴尔特消解了索绪尔的符号理论,认为作品是单数,文本是复数,但那文本也是一种元语言。福柯则认为不必复现创造主体的荣耀,宁肯回归荒凉。那又何必细分呢?正如《白虎通义》所言,浑浊相逢,清浊出布,庶物施生。其实,这也真是弗赖塔格的本意。张艺谋的成果和差距全在这里了。


我想你们谁能够听懂他在讲什么?160个字,没有一句话能听懂。唯独我能看懂,因为我是《当代国际艺术大词典》的主编,他所说到的这些名字就是瑞恰兹、维姆萨特、巴尔特、索绪尔、福柯、弗赖塔格,我全部都知道。因为我全部都知道,我就可以知道,他的这段话说明他对他们一个也不懂,他只是把他们的名字抄上去,胡言乱语来骗人而已。这种荒唐的拼接其实已经成为现在文化界、学术界学术论文的主要格调。谁也不知道他在讲什么,但是任何人都不想告诉他我看不懂,所以都点头,都举手,使这个人成了硕士、成了博士、成了副教授、成了教授。于是,大家又继续这么写,写谁也不懂得文章,这是中国文化界那些因为装扮所造成的一个可笑的结果。


如果我讲得比较过分的话,大家可以去翻翻那些学术杂志,大体上就是这样的论文。大家看我的履历知道,我曾经担任过上海市文科教授和艺术学科教授的评选委员会的负责人。在每次评选的时候,看到大量的学术论文,很大一部分就是这样。我们看不懂就罢了,我可以断定,他自己也完全看不懂。为什么自己完全不懂他要写出来?写出来以后制造更大的不懂。为什么这样呢?


我曾经举过一次比较有趣的例子,我说他自己先把钥匙丢了,所以别人再也无法进入这个房门了,大家就感到这个房子很神秘,只是这样。云遮雾罩,没有人知道他在做什么,这有点像京剧《三岔口》里一样,就是阅读者、评审者和讨论者就像三个黑衣人,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当中,完全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摸来摸去,除了黑暗还是黑暗,这就是装扮所造成的结果。所以,我做了那么多年的评委会主任,我想告诉大家一点,就是真正的精英他必然着眼于责任,不着眼于装扮。所以呢,真的精英很不像精英,假精英特别像精英,就是伪精英特别像精英。


上了“扮演”的当 

这个问题呢,其实在中国历史上蛮长久。中国历史上有一些“精英”,打引号的精英,还不能说他是伪精英,但是他也带有某一种伪的性质,因为什么呢?他端着个架子,谈天说地,论古论今,但是他所谈论的一切都是复杂词汇的组接,倒不是像刚才那个论电影的人一样,他是复杂词汇的组接,组接的结果呢就是无能、无效、无用,这是一个非常真实的一个例子。


比如,我们历史上有一些很尊敬的人,明代当时曾经发生过一些朝廷的斗争。譬如在争夺政权的斗争当中,建文皇帝一边的首席智囊方孝孺,他死得很英勇,但是你如果真的把他在建文帝还在掌权的时候,他所出的主意拿出来一看,糟糕,每一个主意都是错的。从这个意思上,他的学问有严重的弊病。弊病、弊病加弊病,造出来的结果非常严重,就是一个政权或者一个事业的失去。


还有一些人呢,他表现出临危不惧、非常勇敢的讲话。譬如,我看到清初的一个非常好的学者,他曾经讲过,崇祯皇帝时期有一个大臣叫黄道周,他非常勇敢,总是跟皇帝对着干。让我们感到这真叫做有风骨,一个很有风骨的文臣。但是你一看他的内容,确实是让人笑死了。他可以从这皇帝当面直言的内容,啊那不仅成崇祯皇帝完全无法采纳,有正常思维的读者也完全无法采纳。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人,迂腐可笑,对天下苍生毫无意义的所谓的大文人,这些大文人上了“扮演”这两个字的当了。我是国师,我是风骨灵心的、不屈的学者,也就是这两个身份把他框住了,而里边的内容一塌糊涂,所有的主意都是错的,或者所有的主意都是可笑的,他们不注意,老百姓也不太注意他们的主意对不对,他们的主意可笑不可笑也不在乎。只在乎外部形象,外部形象是什么?外部形象就是扮演。


我们有很多这样的人。当时有一个学者,河北人,他就讲过,他说由于扮演,结果把好多读书人放到故纸堆里边耗尽终身的力气,结果证明这些在扮演中的文人其实已经变成了弱人、病人、无用之人。一开始呢,他们用空谈、用大谈来藏丑,因为只有空谈才能把自己不懂的东西藏起来,结果空谈就成为他们唯一的生命方式了。


画鬼容易画马难。鬼很容易化,因为不存在,因为谁也没见过,画马就不容易。所以,中国很多文人要把自己说成是最高的画师,最好就是画鬼。这当然不是指画家了,在好多领域里边,永远在讲一些不着调的东西,装扮成一个了不起的知识分子,实际上他就已经成了一个知识分子本身的陷阱了。对于这一点,我认为直到现在为止,这种扮演意识还是非常严重地影响了我们文化人或者知识分子的生命力。


好,我们讲到这,下次再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江湖不晓生

    2007读了余老师的文化苦旅后,凡有余老师的作品,无不认真拜读,当然其中大部分还是不太懂,但是,当我听到李白被围攻的时候,我在大街上哭了,当我听到王国维跳水死了,我更伤心了!这个广播更新较慢,没有更新的时候,我开始听余老师提到的罗素的《中国问题》,还有,我总算知道怎么教孩子学习中国文化,学习哪些内容,我是一个卖鸡蛋的小贩,每次翻余老师的书我都是在洗澡洗手之后,在这恳请余老师能给一本亲笔签名书,永世传家!

    天才_o5 回复 @江湖不晓生: 您很棒

  • 吾师余秋雨_66

    有些不太傲慢的好心人焦急地问:我不想拒绝世俗,非常想让民众接受我的作品,但民众不理,那怎么办?我要回答这些人:是你努力不够。要想让民众真正接受,你必须花大力气改变思维方位和表达方式,放弃最后一点伪精英架势。如果还想保持高品味让广大民众接受,花的力气还要加倍。我可以说说自己的体会。如果把我在文化领域里花费的精力划出一个比例,大致是三成用于研读古今中外经典,三成用于考察人类文明故地,四成用于寻找与广大民众的对话方式。研读经典最寂寞,考察文明最危险,而寻找对话方式最艰难。在我心目中,我钻研的书海是伟大的,我考察的废墟是伟大的,但最伟大的还是我要与之对话的活生生的民众,因此我不能不万分崇敬。(先生说)

    听友121324697 回复 @吾师余秋雨_66: 出自《境外演讲--从纽约到香港》

  • 逸仙幻月

    的确,装扮,我曾经一度写东西也有故意卖弄的嫌疑,后来发现不少看我写的东西的朋友大呼看不懂,我果断抛弃了“伪精英”的学术讨论架子(主要是自己刚刚读书学来的新名词了)。后来好多了,朋友们终于看明白了,还给了我热情的回应,我们有着不错的交流。

  • learning_wang

    把难懂的事理用浅显的语言举重若轻表达出来的才是大师,而不是故作玄虚,神秘的面纱下什么都没有,空谈有的只是冰冷的文字,而思想是空洞的,文字语言不过是工具,真正精彩的地方在于文字下埋着作者用生命沉淀下的热烈思想

    京律一大只 回复 @learning_wang: 所以鲁迅先生是厉害的

  • 华Liu

    “精英着眼于责任,不着眼于装扮。”什么是精英人士,要看他做了什么可称之为精英之作,而精英之作又能否在实践中结出精英之果。何况精英人士也不可能在有限的生命中每件事都能如此。而伪精英则不然。他们只是空谈,纸上谈兵,为了显摆故弄玄虚,压根底就不想让别人看穿,所以着眼于装扮。如今计算机的应用突飞猛进,强大的信息储存功能以及虚拟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装扮变得轻而易举,所以注重实效,验证效果将成为“精英”的唯一价值取向。

  • 雪_冰_缘

    真精英不像精英,伪精英很像精英,真精英比较低调,为人谦和,反倒给人亲切感,伪精英因为要装精英,会时不时显出高傲,让人有距离感,不易亲近。

    健宏_cr 回复 @雪_冰_缘: 在我看来,并不是所有的精英都低调,都能给人亲切感;反之,为人谦和当然是好事,但不等于低调、谦和就是精英。

  • 小四老虎

    如果说之前讲的内容是传授知识,是讲述历史,那这几章就真的是育人了,其分量之重远超历史知识。在知识付费的今天,能够育人的大咖凤毛麟角,余老师当之无愧文化大师

    茨实 回复 @小四老虎: 是的

  • 伽蓝sx

    道理清楚明白,解析入骨三分,听罢大呼痛快

  • NANA_Ce

    给我笑死了 这一集

  • 李一白9

    余秋雨老师是真正的有料、有趣、有勇的文化人!令人敬佩崇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