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环游记:我的四次文化历险

寻梦环游记:我的四次文化历险

00:00
19:59

课程金句 


第109集 “寻梦环游记”:我的四次文化历险

今日文稿 

大家好,我是余秋雨。我接着昨天的课,继续讲在中国最灾难的时候,一个给了我们温暖目光的大哲学家罗素。他对中国文化所讲的那一些非常重要的话,对我有巨大的冲击。


比如我前两天读过的“进步和效率使我们欧洲富强,却被中国人忽视了,但是在我们骚扰他们之前,他们还国泰民安”。还说,“中国人有不想统治他国的美德,正是这一点使他们比较虚弱。其实世界上如果有个国家自豪地不屑于打仗,那就是中国。如果中国愿意,它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民族”。他还说,“不管中国还是世界,文化最重要。只要文化问题能解决,无论中国采取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我都能接受”。大家有空翻翻他的一本书,叫《中国问题》。


我为什么还需要再围绕着罗素的说法讲一讲呢,我需要讲一讲我自己的一个心理的变化。我对中国文化讲了那么多的优点,在世界各地讲,在联合国讲,在美国的国会图书馆讲,在哈佛、耶鲁都讲,这让人家感觉我好像生来就是一个痴迷于中国文化的人,其实情况不是这样。


我前不久看了美国的一个动画片叫《Coco》,我们翻译成《寻梦环游记》,里边有一个墨西哥的男孩叫米格尔,他的家原来是音乐世家,但是音乐使他们家遭难,结果音乐成了他们家族的一个魔咒,谁也不想讲音乐了。不晓得有一天,他在自己家里的老楼里碰到了一把琴,于是把他心底的一切都弹出来了,他从此历险,在寻找自己家族和音乐的秘密。


虽然是动画片,但我看了以后非常的感动,因为这和我的心理是一样的,和年轻的时候的我是一样的。我也经历了一次次的历险,对中国文化有现在这样的认识。


立足西方的批判目光 

首先的历险呢,反而是对中国文化深深疑虑,大幅度地脱离。理由很简单,我接触中国文化,强烈接触的时候,我在19岁遇到了“文革”。“文革”在我眼前出现的是中国文化负面的大集合。好多人认为,文革让中国文化断了,他们不了解文革其实没有让中国文化断,只不过让中国文化的负面充分呈现了。中国在文化历史上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批斗啊,游街啊,表示着各种各样唯心主义的忠诚,等等等等这些东西一下子都出现了,而且所有的方式都和清朝、明朝的官场一模一样。


我曾经打探过,就是到底谁教会这些红卫兵暴徒们这一切,但是仔细一看,连他们的爸爸妈妈,连他们的祖父都不可能了解这一切,那么他们怎么会知道这一切呢?这些挂牌游街、戴高帽子,他们怎么会知道这一切呢?难道传媒传播的吗?但事实证明传媒上也没有这一切,所以我终于发现了一个文化的秘密,叫做隔代遗传。 它成为一种因子,埋伏在某一群人的心中,一下子就烈焰腾腾。在“文革”当中,是中国文化负面的一种充分体现。


所以我在一篇文章当中写到,就是有人去访问王光美女士,叫她谈谈刘少奇,她说不要谈,那是一种文化。我当时很吃惊,这是一种文化!她没有讲政治斗争,其实比政治斗争更尖锐的是文化,这居然是一种文化,是负面文化的延续。所以当时大家能够知道,我对中国文化的负面的感受很强烈,这就牵涉到一点了,我冒险钻到外文书库里边,去开始编《世界戏剧学》。因为当时提倡全国只能看几个样板戏,如果有异议的话就要坐监狱。这个太严重了,所以我冒险跑到外文书库里面去编《世界戏剧学》,编这本书就证明我对中国文化的失望、疑虑和脱离的倾向。


你想,十几个国家的哲学、美学、社会学、戏剧学全部都出现在我眼前,我一句句啃,一点点翻译,一点点写。这整个过程就是我的青春时代,几乎摆脱中华文化就是我的一个使命,中华文化的许许多多的落后在我面前就体现了。我当时的感觉就是,中国文化不仅封闭而且狂暴,不仅狂暴而且愚昧,不仅愚昧而且极端。


由于这个,我写了《世界戏剧学》,后来我又写了以西方的文化作为基准的像《艺术创造学》和《观众心理学》,大家都可能看到过,这些书的发行量都很大。这大体证明我有着一个立足西方的、一个批判中国文化的、一个学者的心理。 


但是我终于有了一个比较彻底的转变,其中我要感谢罗素,我看到了他写于1922年的《中国问题》,他对中国文化保持着这么好的一个基本的大判断,让我想一想我的感受是不是出了问题。然后我又遇到了文革以后的好时期,改革开放开始了,我在接触很多很多我手上要处理的问题的时候,我发现我们中国文化的优点,中国文化的强大的弹性,和中国文化能够起死回生的一种强大的反弹力。我不仅感受到了,而且我自己参与了,所以我觉得对中国文化要重新看了。


日本的京都、奈良,它们只是唐朝长安的一个模拟版,却让我马上对中国大唐产生了另一种深深敬仰的心情。我看到了余光中先生写的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书、一些诗,我也由此很感动。然后我又翻到了我前面讲到的罗素的《中国问题》,我觉得对中国文化一定不能像这样的一种观感了,所以我就更要冒险。


我的第一冒险是“文革”灾难时期,潜入外文书库编书,一旦被发现,就一定会被关监狱,这是我的第一勇敢。第二勇敢呢,我终于进入了好时代,我突然发现对中国文化搞错了,我的基本判断是错的,结果我写了很多很多书,中国文化毛病很多,但它的主干非常了不得,于是我有了第二个冒险,辞职。


重寻辉煌的文化苦旅 

大家知道吗?当时辞职几乎是不可能的,怎么可能辞职呢?你当时年纪又轻,学历又高,而且你领导能力又很好,我被评为整个文化部四个最优秀的校长之一。你怎么就辞职了,怎么可能呢?你当时是中国最年轻的正厅级干部,说上去就上去了,而且那么多的官职都等在你眼前,你辞职是不是想快一点上升?他们都有个误会,组织部门都有误会,你为什么辞职,可能想快一点上升,那么我们就快一点吧。我说,不,我真的辞职,而且什么也不要,给你一些荣誉职,我都不要,就辞职了。


为什么辞职?理由是我要穿越中国文化的百年苦难,去寻找中国文化的千年辉煌,就是罗素在《中国问题》所讲得那样,我们曾经有过的了不起的过去,就像曾经日本的京都、奈良的那些屋檐告诉我们的一样,我们曾经拥有过一个了不起的盛唐,所以突然这么一种激动打在我心里的时候,我就一次次辞了23次,装病也装了,彻底要辞掉它,怎么也辞不了。终于知道没有任何希望了,终于被我辞掉了。


我出来穿着薄薄的衣衫——黑棉袄就来到了甘肃高原。前两天我一出门,后面还是多少的处级干部跟着我,多少的记者跟着我。现在一个人,一个人去寻找千年前的辉煌,这我就不多去讲到了,这是我的一次冒险,因为当时冒险的结果是什么样,并不知道。 


我在考察的过程当中,在破稿子上写了一点小文章,晚上回到宿舍写的小文章,就是后来在《收获》杂志一篇篇登出来的《文化苦旅》,但是登出来的时候我并不知道,因为我还在旅行,它引起了轰动,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投到《收获》杂志,为什么写文章?因为我有一个同班同学,在《收获》杂志里边负责,她叫李小林,如此而已。所以这个原因并不是非常强悍,但是有一点是强悍的,我要寻找中国文化千年前的辉煌。好,于是大家认识我了,通过我的《文化苦旅》,通过我的《山居笔记》。


必然的,我要第三次历险。辞职是一次历险,第三次历险就是我必须到和中华文化同年龄的那些文明去考察,但遗憾的是这些文明现在都落在恐怖主义的潮流之中。我们还不能坐飞机,我必须一步一步,必须吉普车一寸一寸地全部驶到,这里边当然就会有许许多多的生命危险等着我们。为了中华文化,我还是去,因为这是我从青年时代留下的一个噩梦,我一定要把这个噩梦除掉,就去了。去完以后我现在不多讲了,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我最后走完没有死,终于活过来到了尼泊尔。到了尼泊尔以后,我有一段话是对我们的中华文化讲的。我说:


就像我们对我们的母亲一样,我明天就要进入你的怀抱了。我们一会儿觉得你不懂外文,一会觉得你满脸苍老,一会儿觉得你满脸尘土。但是当看了你和你同龄的老姐妹的这些墓穴以后,我们知道你选择这条路是多么不容易。我们过去给你撒娇,我们过去给你讲各种各样不好听的话,我从今天开始,我明确地讲,我要从一个中华民族的批评者,变成一个中华民族的阐述者,而且在世界各地阐述。 


所以重新认识中华文明,重新认识中华文明在世界上的地位,成为我当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这是我的第三次历险。


第三次历险以后,我看到中华文明和那些恐怖主义地区的同龄文明相比都好得多,大家也接受了我的观点。但是,我觉得可能这里边还有偏差,中华文明还有好多弊病,所以我又走了欧洲96座城市,与欧洲的优秀文明和中国文明相比较,这个比较下来我的观点就比较完整了。所以,我把中华文明,陷于困顿中的那些老文明的废墟,和当代非常健康的欧洲文明,加在一起进行思考比较,我得出了一系列结论,这个结论我必须到世界上去演讲。


忍辱负重的著书立说 

但是大家知道,二三十年前,根据中国当时无聊的文化界的一个特点,一个人出了那么多的名,全世界各地走,你的书卖得那么好,你又拥有了那么多的读者,而且你被世界评为“跨世纪的十大人物之一”,你又如何如何,好,结果网上、报纸上有大量的各种各样的谣言出来了。


谣言有两种,一种是盗版集团要卖我的书,要转移视线,让名誉案件来掩盖他的盗版的刑事案件。另外一种呢,现在才知道是诈骗。因为觉得你书卖的多,钱多,因为福布斯排行榜好几次排我是中国作家当中的比较富裕的人,因为稿费多。结果经常好多谣言出来,马上就有人说,要不要找几个言论领袖来付一些封口费,让他们来消除谣言,那我坚决不做。后来警方告诉我这就是诈骗,这就是电信诈骗,所以后来警方一出动,那些人就不讲了。因为他们当时胡口乱编的这些东西,目的就是为了从你那儿取得10万或者5万的封口费,那就是个诈骗,就是一个新闻诈骗。


但是我当时做了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就是宁肯自己忍辱负重,不能让我已经明白的中华文化忍辱负重。我如果留下来和他们打官司,和他们辩论,我就没有机会到世界上那么多地方去演讲了,我就没有时间写那么多的书来告知大家了,所以我一句话也不回答,仍然在全世界各地讲中国文化,仍然天天晚上写有关中国文化研究的结论。所以我终于写出了《时间意义上的中国文化》,《空间意义上的中国文化》,《人格意义上的中国文化》,还有《审美意义上中国文化》,这不是书,这是系列,四大系列二十几本书,完整的出版,然后世界上大体能够接受我的思维了。


但是现在回过头去一看,我的几次冒险基本上都做到了,让我对中国文化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第一次是疑虑,潜入外文书库;第二次是辞职,去寻找千年前的辉煌;第三次,我是重新走96座城市,来寻找中国文化的缺点;第四次是忍辱负重,不管人家多少谣言的包围,我仍然去演讲,著述中国文化。这就是我顺便在讲完中国文化的优点的时候,讲一讲我自己的经历,这个经历没有任何想显摆一下的愿望,我只是告诉你,一个人和文化的关系就是那么奇怪。


所以我看到那个美国动画片《寻梦环游记》,那个墨西哥的男孩子米格尔的时候,为什么我那么的感动?砰!碰到了一个古琴,想起了家族的魔咒,我必须去寻找琴和家族的秘密,我就是在“文革”当中不小心碰到了中国文化这个古琴,所以我就开始像他一样不断地去寻找,不断地去历险。我现在年纪已经很大了,所以我可以把我这些经历讲给大家听了,所以我心目当中的中国文化的历史和优点,并不仅仅是课堂上一二三四的条分缕析的讲述,是一个生命体去贴近一个更宏大的生命体的一个过程。 


我讲到这儿这一部分就结束了,我们从明天开始,要讲我在考察中华文化过程当中,发现的中国文化的一些弱项。你想优点已经讲了那么多了,我们总要注意一些弱项。而且我毕竟考察了欧洲96座城市,每时每刻,每座城市,我都在比较着中国文化的优点和缺点。平心而论,和它们的城市比呢,我们中国文化的弱点比较多,我会概括出几条,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样的话,我的课程大家已经明白了,就是这样的程序了:


先是讲中国文化的世界身份,也就是中国文化史;然后讲中国文化长寿原因,也就是中国文化的生命力;然后呢,就要讲中国文化的弱项,就是中国文化如果用立体感的方式来看,它还有哪一些需要更好的健全?


好,今天讲到这。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孙枫_cj

    读先生书,二十余年;听到先生课,每天不止息。 今天听先生四次历险,是秋雨先生用一生来摩挲大地,敏锐地感知文化脉搏,持久深邃地剖析,构建了一个文化思考的大框架,纵论千年,横比中外,才情与深思并在,能得遇斯人斯文,牵引千年文脉不断,感觉特别幸福快乐。

    吾师余秋雨_66 回复 @孙枫_cj:

  • 华Liu

    秋雨老师的反常经历,我早已了解。但再次提起,我仍然很感动,很激动,直至泪眼朦胧。可以肯定,他和人们有一样的未知未来,但有和人们不一样的勇敢坚定。带着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带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有冲劲、有勤奋、有思想,勇于行动、勇于挑战、勇于创新。其实,人有了这些就完全可以了。他做的一切都可以相信,都可以很好。有人攻击秋雨老师有夸耀之嫌,对此我恰恰认为,现身说法才更可信,有血有肉才更有说服力。秋雨老师讲中国文化,早已将自身淹没其中。如果说秋雨老师有自豪感,我却很是赞赏。因为他的这点儿自豪感与他所讲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相比,简直就是沧海一粟。

    动动月亮 回复 @华Liu: 再次听,补笔记,还是非常喜欢您的评论。

  • tienir

    我的周围总有人被曾经的谣言迷惑,对余先生多有微词……余先生第四次历险:宁愿自己忍辱负重决不让中国文化忍辱负重……彻底感动了!再不必耿耿于怀那些不敬之词……

    百事无避 回复 @tienir: 余老师说过:相信那些谣言就不是他的读者。谣言帮他扫除了假读者,也帮我们看清了身边的假文化人。

  • 宁静致远_smnu

    很多学者都是在书本里著书立说,只有先生您是在炮火连天的危险中苦苦寻找着中华文化的根源和精髓!您是了不起的学者,向您深深的致敬!

  • wjq2048

    余秋雨是伟大学者,个人是这么认为的。因为余老师是用科学技术的方式进行文化研究,调查统计实证等都又有,其他人做不到。

    吾师余秋雨_66 回复 @wjq2048:

  • 靖仝

    恭恭敬敬,一字一句,听得我落泪了,也拨动了我心底的琴弦,拳不在手上,拳在心中!感恩秋雨先生,给您鞠一躬

  • 吾师余秋雨_66

    先生童心未泯,是中国文化的大幸!

    奇木凌霜 回复 @吾师余秋雨_66: 不仅是童心未泯,还是一腔孤勇啊。=

  • 何淼_qx

    更加敬重余秋雨老师了!您的寻梦环游让我们感动,您对中国文化地宣言让我们震撼、自豪!

  • 徐丹若

    当谣言四起,仍不理会,继续演讲著述中国文化。这需要多大的定力和忍耐力。拜托浅芳丽莎之流,有时间提高下自己最基本的人性修养,践踏巨人就能抬高自己?也太高看自己,太低瞧国人。每每想到这些就觉可笑,这样的人中还不乏公众人物。想想自己行为处事不说影响公众判断力先说怎么教育你的子孙后代?先生从来不会用这种针锋相对的词句,只是作为读者实在意难平

    可爱的蚌阔精 回复 @徐丹若: 哈哈,泥步修行中的浅芳丽莎现在先生也放下了吧

  • 比洛克1126

    “不是重出江湖,而是远方归来”记录了一段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