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篇)84 融会贯通

(孟子篇)84 融会贯通

00:00
15:46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王蒙。现在讲孟子论学谈,要学成自己的东西,要融会贯通。孟子在谈到学习的问题上,他有一段特别深刻的话,他说“君子深造之以道”,就是不管学什么,我要学最根本的规律,最根本的思路,最根本的原因和归宿,最根本的道理。


所以我要想深造,我就不光是学到具体的知识,或者获得某一种信息,而是得到一个对于道的体悟,与其自得之也。而且这个体悟是靠自己的努力,靠自己的体贴,靠自己的思索,靠自己的感受把它变成了自己的东西。


学习的根本就是把你原来在你的精神内涵,在你的精神结构,在你的精神世界里头没有获得的那种能量、那种智慧变成了你自己的智慧、自己的能量、自己的结构,变成了自己的东西。


“自得之,则居之安”,它这个自得知既是自得也是得自,就是学到的东西变成了自己身上的东西了,这时候你待在那儿你心情是安定的,你是自信的,你是有定力的。“居之安,则资之深”,你如果在那能够住的、待的平安安静,自信深沉,这种情况下,你运用你的精神资源就运用得深,你所具有的这种精神能力也比别人深,你考虑问题的深度也比别人深。


“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如果你有很深厚的精神资源了,那么你用起这些精神资源来,怎么用都对,这么用也对,那么用也对,左右逢源。左右逢源现在听着经过这几千年,人们对它的理解,跟孟子的原意有点不同。


左右逢源好像是说人特机灵,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到处他都能够适应环境,今天一会往左说,明天往右说,怎么说怎么好,怎么说怎么有理,他自个没有固定的人格,没有固定的见解。可是原来孟子说的左右逢源,恰恰是指一个人在学习当中把外界,外部获得的知识,获得的榜样,获得的想法,获得的逻辑都变成了自己的精神资源以后,这怎么干怎么合适。


我们打一个比喻来说,比如说您学打乒乓球,您学会了发球了,学会了在什么情况之下提拉攻击对方的上旋球了,您也会了。但是这些东西还不算你的本事,什么时候算成你的本事呢?就是你能用你的这些基本的体能,用一些这些基本的技术能用在实战上,打起球来吧,对方抽到你的左边,你也能够回回去,抽到你的右边,你也能够打回去,给你一个上旋球,一个冲击力很大的球,你也能顶回去。给你一个小球,那球跳起来,第二下都出不了案子,你也能够抢着也给他回过球去。这个时候你打快节奏,慢节奏,正手反手进攻防御,你怎么打怎么对,就叫左右逢源了。


就是说你学到了东西以后,你已经融会贯通,自然而然的变成了你的本能,变成了你的一种生理的反应。到时候看到什么,自然就有最正确的对应的方法,自然就有最聪明的对应的道路。而且你不怕对方的变化,不怕外界对你的挑战实时的转变,时时的出现新情况新问题,你都不在乎,你都能够该怎么办怎么办,从心所欲不欲惧,这时候您就算是左右逢源了,也就算是融会贯通了,也就是学而自得,您学的能够变成自己的血肉,自己的神经,自己的智慧,自己的品质了。


所以说孟子说的这个学习,他要求的是非常高的,孟子认为人在学习当中它才是主体。“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如果你赶上这个社会挺好,挺有秩序,挺有章法,那么这种情况下各种的道理,各种的逻辑,各种的学问都是为人而服务的。


可是如果天下无道,如果你赶上这个地方,正是没有章法,正是动乱之中,在这种情况之下,你只好以身殉道。就是你按规矩办,你按章法办,你按正意办,这种情况下是以身殉道。为了这个道,你不怕自己付出代价,付出牺牲。这是人应该在学习当中,在学道当中成为主体。


孟子又说比如说一个木匠,或者是一个车匠做车的人,他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就教了半天,实际上是教你规则。巧妙他很难教你,因为巧妙指的是随机应变,巧妙是指的你已经如火纯青,你怎么做都合适,你自己自然就会有最正确的反应和应对,所以他说这个师傅他教给你的是规矩。


木匠教给你的是锯应该怎么使,锯齿应该往哪个方向,拉锯的时候胳膊怎么样,腿怎么样,力量怎么使,这个可以。但是能够把你变成一个能工巧匠了吗?能够把你变成了一个高级的艺术型的这样一个匠人吗?能使你变成大师吗?这个他都做不到,那些东西,也靠你的消化能力,靠你的举一反三的能力,靠你的把外部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细胞,自己的神经,自己的思维能力,这样的功夫。


这孟子他还爱说一个带有点讽刺的话。这个讽刺的话,当年毛主席也喜欢用。孟子说“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贤明的人,他们是靠自己的明白,昭昭就是很明亮很明白很通透的样子。自个什么事都明白,都通透,都说得清楚,这样他靠自个的明白交给别人明白。


他是说东周那时候乱套了,那时候净乱打仗。他说现在弄出来一帮子人,“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你自个儿糊里糊涂,但是你还想让别人跟着你明白。糊涂人偏偏要交给明白人,让明白人变得更明白,其结果当然是糊涂人越教,明白人也变糊涂了,糊涂人更糊涂了。


这个“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也是毛主席当年爱用的一句话。他就是说有些干部有一些个人自己没弄清楚了,就到处胡说八道,而且还好为人师,还动不动去教训别人,这就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我们讲到这里,再回想一下,我原来讲到孔子论学的一些话,他们都是非常结合实际的人,他们并不是认为学习就是念书就是上课,相反他认为学习是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对挑战中学习,在解决问题中来学习。因此学习的目的不是说从人家那搬来一些东西贴在自己身上,而是把人家的那个东西自个能够有所选择,有所消化,变成自己的营养,变成自己的智慧,使自己也能够和自己见到的那些贤明的大人物精英们一样,也能够变得会处理问题,会分析问题,能够做好自己一切应该做的事情。


学习是活的学习,学习是自己要有主体性的学习,学习是要把外部的一切知识面为营养的选择与消化的过程,也是学而时习之的过程。你学了以后还不算完,你要让它变成实践,能够变成你的风度,变成你的作风,变成你的性格,变成你自己的东西。所以你必须爱学习,不要怕学习,你看着哪好了,你都可以去学习,完了以后而且变成自己的东西。


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国家一个社团,一个地区也是这样。我们要有一个学习的精神,我们要建立一个学习型的社会,我们要敢于看到别人的优点,立刻谦虚的热情的学到手,学到自己身上,通过学习使自己能够茁壮成长,学习到手了就是自己的文化的一部分。


我常常举这样一个例子,比如说你从意大利买1万双皮鞋,卖一双就剩下的9999双了,但是如果你学到的是它的制靴鞋的技术,而且能结合中国人的脚型,变成了中国人所喜爱的皮鞋的话,这就是中国的制鞋技术,他和意大利学过丝毫不是什么遗憾,而正是我们成功的表现。


譬如说高铁我们也是从国外学的,但是到了中国以后,我们有了这么大的发展,成为全世界高铁最发展的一个地区,我们还能够把这方面的经验,这方面的技术传播出去,帮助其他的国家来做高铁的交通,这都证明学到了是好事儿。再比如说互联网也并不是中国发明的,但是把互联网发展到这种程度,把手机银行发展到这种程度,把网购发展到这种程度,这确实是证明了正是要善于学习,善于吸收好的东西,才能够发展一个国家的文化,才能够发展一个社会。


现在我们提一个问题,让我们自己思考一下,我们有没有这种情形?看到别人的很多优点,很多好处很多本事,可是学了半天仍然手忙脚乱、拙笨,而不能把外界的知识本领学到熟,有没有这种现象?遇到这种现象该怎么解决才好?今天就讲到这,再见。


【原文】 

《孟子·离娄下·第十四章》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孟子·尽心章句上》

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孟子·尽心章句下》

孟子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第三只螃蟹

    这篇太有收获了

  • 慈俭谦

    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感恩王老师!

  • 然熙善缘

    本集最大的收获:了解了“左右逢原”的古代真正含义👍🏻

  • 冰华li

    春风化雨,后边一句是什么?

  • 明月清玉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 仙境兔灵

    觉得听书比在KTV里唱歌感觉好太多啦~♪(^∇^*)~哈哈

    第三只螃蟹 回复 @仙境兔灵: 额....

  • 迎风飞舞029

    王老提出了一个特别实际的问题,看到那么多有用的学问,也看到他人身上的优点,可是常常只是羡慕,没有变成自己的,不知大家有什么思考?

  • 非草本木

    融会贯通。这才是学习的目标和成果,因为每一个人的融会贯通不同,产生的效果不同。王老爷子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 AZJT

    讲的太好太深刻了感恩老爷子

  • haifeng_Li

    太精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