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篇)64 庄子为什么喜欢谈森林和原野

(庄子篇)64 庄子为什么喜欢谈森林和原野

00:00
13:17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王蒙。这个庄子有时候很愿意发表一些奇谈怪论,原因我们可以设想,在春秋战国天下纷扰,诸子百家竞相争鸣那样一个时代,各种的声音就像兜售自己的货物的农贸市场上一样,都在那喊叫着想把自己的理论自己的见解能够发表出来,尤其是希望能取得各个邦国的君王和他们的卿相,他们的大官的主意,得到欢迎,能够实现自我,能够有所发挥,光宗耀祖做一番事业。


可是各种见解太多了,你如果说的平平常常平淡无味,根本就没人听,所以他动不动一上来就来点绝的,来点吓唬人的。庄子是不是也有这种情况,我们就难以判断了。但是庄子的怪论是什么,我今天要讲的是他对伯乐的批评,他对伯乐的攻击。


在关于《马蹄》这么一章里边,他一上来就说,这个马它的蹄子可以踏霜践雪,它可以走在冰霜上,走在雪上,它一点也不怕凉,它的毛可以御风寒,它的毛不怕刮冷风,不怕温度下降,不需要穿大衣,它吃草喝水,它跑起来这个蹄子能够扬起来,跑得非常之快,这是马真正的性情。他说比如说对于马来说就不需要给它修宾馆,不需要星级的宾馆来招待这个马。


他在另外一个地方还有一个更损的说法,说有一只大的海鸟飞到一个大概是沿海的一个诸侯国家的宗庙里边去了。当地的君王就非常的兴奋,说你看鸟飞到这儿来了,这是神鸟,是我们的贵宾,是上天派来的。因此就告诉大家,我们对它要按最高级的贵宾的待遇,要奏乐,有乐队奏迎宾曲,还要给他弄好吃的,按最高的级别准备食品食物酒水饮料。还要有各种的仪式,像这个鸟致敬,说不定还要点蜡烧香,乌烟瘴气。把这个平常在海上吃点小鱼小虾的这个鸟足足的给折腾了几天,最后折腾的把鸟给折腾死了。

 

他这也就是说你对待一个动物,对待一个对象,你得按它的性格,按它的天性,按它的需要来招待它,来对待它,你不能按你自己的性格,按你自己的需要,按你自己的成见来服务于它,最后不是服务,是它整死了,他认为伯乐就是这样的人。


他说本来这马自个这么活着活的挺好,出来个伯乐,伯乐说我最懂得马了,我最能管你马了,我最会使用马了。说是又烧,他这烧我闹不清楚,为什么还要烧?还要剃它身上的毛,还要刻字,在这马上还要刻上字,还要烙字,还要用什么烙铁在哪些地方烙一下。


“连之以羁馽,编之以皂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你在用绳把这跟那给连上,这些东西再上上木头棍,上上绳子,这马已经让他给收拾得死掉了20%-30%了。然后还“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说这样的话还不算完,有时候会给这个马,让这马饥饿一下,因为他认为那个时间不应该给它喂食,有时候会让它渴一下,有时候要让它奔跑,甚至于还要抽一鞭它,有时候又要要求它整齐。他三整两整“马之死者已过半矣”,这伯乐一出来一收拾这马,一培养千里马,把这个野马整的死了一半。


当然了,是不是伯乐识别马以后,在训练培训那马的时候又把马整死的时候,这个历史上没有记录。但是他说的这种情况多少有一点。那么他这里说的意思因为很简单了,伯乐他是按人的需要来培训这个马的,他不是按马的需要来培训马的,所以庄子他就抓着了这个空子,他攻击一下伯乐,你要站在野马的立场上,也许伯乐的做法有可以探讨的地方。你要是站在人类的需要的这个立场上,那么伯乐的这些对马来说也不一定全都是坏事。一些马从野马培训为家畜了,它的生活也更稳定了,也更能发挥作用了,这是另一面。


但是庄子的这个想法是非常奇妙的,底下他又说到,说古代的“至德之世”,就是最美好的世界,最有德行,最讲道德的世界,那时候人和鸟兽是不分的。你需要的时候,你牵上一只猴,牵上一只动物,就可以跟你一块去玩。你有兴趣的时候,你还可以跑到一个大鸟窝那旁边,过去跟鸟说话去,可以去看那些鸟,鸟也不躲你,人和动物高度的和谐。


这个倒让我想起美国的票房非常好的那个电影《阿凡达来了》,阿凡达不就是这样吗?就是这个人和动物在那么遥远的那个星球上,这人和动物在一块生活得很好,但是被地球上的什么开发商去了,变成了阿凡达那个地区的敌人,破坏了这个地方。而庄子所设想的那种人和动物亲密无间的和谐的生活,那是2500多年以前就有的,中国式的阿凡达的幻想。


庄子在有的地方,他又发挥下去,他有一个特别可爱的描写,他说孔子讲一个道理,他说孔子不赞成送来迎往,他认为一切的事情该来就来,该走就走,不需要你啰里啰嗦的,来了不需要迎接,走了,也不需要欢送。然后他接着说一句话,说什么?他说“山林与,皋壤与”,是在森林呢还是在原野上?他说,人本来是欣欣然的,人本来是非常快乐的,但是也许了乐未尽也,你的快乐还没有完全享受到,没有完全表现出来,哀又极致。你快乐还没完,突然又会感到某种悲哀。那么这种快乐该来它就会来,那快乐走了,你也毫无办法,也无需着急,不快乐了就不快乐,那么悲哀来了,你想挡也挡不住,快乐走了,你想留也留不住,在森林和原野会有这种现象。


这太好玩了,因为它非常像北欧的一个歌,这个歌就是这么唱的“在森林和原野是多么逍遥,这是多么美丽,多么美丽”,这就好比庄子说的“山林与,皋壤与,欣欣然”。但是底下也是这样,正着逍遥快乐的时候,他忽然底下又出来这么一段“鸟儿们在歌唱,鸟儿们舞蹈,少女你为什么苦恼又悲伤”,鸟儿非常快乐,鸟儿又唱歌又跳舞,可是少女们为什么又突然悲伤起来了。


您瞧瞧,里边也写到森林,就像庄子里边所说的山林,平原原野就像庄子里所写的皋壤,牛皋的皋,土壤的壤。而原野欣欣然,这就是鸟儿们在歌唱,鸟儿们在舞蹈,少女们苦恼又悲伤了,乐未尽也,你乐还没乐完了呢,人又悲伤起来了。人生的况味各方相通,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却会有同样的感受。


庄子对人生的各种的方式,各种的情态,就算体会的够深的了。那么这首歌在1949年以前还非常的受欢迎,因为它最后有一句话说光明的日子就要来到了,这和当时大家期望着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期望着新中国的建立的这样一个心情也是完全相通的。好,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下次再见。


【原文】 

《庄子·外篇·马蹄》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馽,编之以皂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筴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陶者曰:“我善治埴,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钩绳哉?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


吾意善治天下者不然。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 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 攀援而窥。


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 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及至圣人,蹩躠为仁,踶跂为义 ,而天下始疑矣。澶漫为乐,摘辟为礼,而天下始分矣。故纯朴不残,孰为牺尊!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


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怒则分背相踶。马知已此矣!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而马知介倪、闉扼、鸷曼、诡衔、窃辔。故马之知而能至盗者,伯乐之罪也。


赫胥氏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及至圣人,屈折礼乐以匡天下之形,县跂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而民乃始踶跂好知,争归于利,不可止也。此亦圣人之过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花编绚彦

    唱歌的王老师太可爱

  • 1364069ymba

    阅读王老的书籍,让人不断聪明睿智,聆听王老的教诲,使人不断清清爽爽,健健康康。

  • 木目田心云

    再次听,王老师真是多才多艺啊

  • 木目田心云

    王先生的歌声也同样动听悦耳

  • 有意义的小尘埃

    老爷子好可爱

  • 听友220687236

    王老唱歌太可爱😊

  • 春天的米

    这么朴素,这么天真又这么深邃!

  • 珍惜生命_sb

    老爷子唱歌太可爱了!让我乐开怀!

  • 毅晔

    哈哈,王老爷子唱起歌来真快乐啊。

  • 逸书童

    与人交往也要以对方接受的方式,并不是自己的主观。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