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 孔子教些什么?

093| 孔子教些什么?

00:00
16:49

本集知识卡片 

点击图片,跳转后点击左下角即可分享:

本集引文 

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邢昺:文谓先王之遗文,行谓德行,在心为德,施之为行,中心无隐谓之忠,人言不欺谓之信。

卫灵公: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述而:子曰:志于道、居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不学礼,何以立

八佾: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本集文稿 

孔子有教无类,在一个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礼乐文明制度遭到了严重破坏的世界里,坚持着自己的教育理想,对有心向学的后辈不分贵贱,不论贤愚,不计年龄都能一视同仁,诲人不倦。门下弟子三千,在多个方面出类拔萃的有70多人。那么孔子要教学生什么呢?


《述而篇》里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以四种内容来教导学生,一是文,就是学习诗书礼乐这类文献;二是行,就是品行道德;三是忠,忠是心存忠厚,竭心尽力对待他人;四是信,信是为人诚信不欺。显而易见,孔子教学的主要内容一是学为人,二是学文化。为人就是行、忠、信;文化就是要培养学生既品行端正,又富于学养的君子。“子以四教”这一条是学生的总结,不是孔子的自述,所以有人嫌它不够全面,有人也嫌这四点不属于同一个逻辑层次,因为如果把“行”解释为“品行”,那么“忠”和“信”也都包括在其中了。因此对“行”的理解历来也有歧义。有人说是“行为、行动”的意思,也就是说,“文”是文化学习;“行”是实践能力。但古人在做这样的印象式描述的时候,未必就有很严密的逻辑分类上的考虑。所以从古到今的大多数学者,还是从品行的角度,来理解这个“行”字的。


北宋的论语注释家邢昺说:“此章记孔子行教以此四事为先也。”他说孔子教学生首先就从这四个方面来入手。“文谓先王之遗文”,所谓“先王遗文”就是那些儒家经典,比如十三经中的《尚书》,里面就记录了历代先王的训诫告示之类的文件,而其他的经,按古人的认识,也包括了先王治世的不变之道。所以说,“文谓先王之遗文”。接下来,邢昺说:“行谓德行,在心为德,施之为行。”他这个对“德行”的解释很有意思,把“德行”拆开来,说在心中的是“德”,落实去做了才是“行”。犹如我们今天常说的,落实在行动上。然后他又解释:“中心无隐谓之忠,人言不欺谓之信。”我们以前说过,孔子时代说的“忠”包含了臣对君尽忠,但不限于这个意思。忠心没有隐瞒、没有躲闪,尽全力竭诚地待别人,这就叫“忠”。这在我们以前讲“忠”的那节课上,也解释过。而说话不欺骗别人就是“信”。最后邢昺特别指出:“此四者有形质,故可举以教也。”这个话在他以前的更早注释《论语》的三国时候的注释家何晏就已经说过,这四个东西都是看得见的,都是可以实实在在体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所以可以就从这四个方面来教导学生。邢昺的解释基本是到位的。


孔子以文、行、忠、信教育学生,除了这句记述,我们从《论语》里也可以得到应证。比如我们以前读到过卫灵公里的记载:“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针对子张对行事之道的提问,孔子要求言语坦诚信实,行为笃厚恭敬。如果能够这样做,哪怕到了蛮夷所在的地区,都可以畅通无阻。而你说话不坦诚信实,行为不笃厚恭敬,欺骗、狡诈,哪怕你就是在本乡本土,也是行不通的。这里孔子的话跟前面记载的“子以四教”不完全相同,但主要的关注面则是完全一致的。还有《述而篇》里记载的:“子曰:志于道、居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要求学生志于道,是要坚定努力的方向,以立志向道为目标;居于德,是要坚守优良的品德,减少行为的过失;依于人是要不忘仁心,关爱人类,尽量是众人,使百姓受益;游于艺,是要博习才艺,包括了传统的“六艺”。这几句话稍微抽象一些,但跟文、行、忠、信“四教”也是息息相关的。这里“游于艺”的“艺”,注释家都认为指的就是“六艺”。


关于“六艺”,我们也要在这里解释一下,因为他既关涉孔子的教学内容,又是中国文化史上很重要、很基本的常识。“六艺”是古代贵族教育的内容,包括了六种基本的技能,一是礼,指对礼仪的学习。我们说过古代的“礼”包括了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和嘉礼,几乎包含了从官员到平民、从君主的国家活动到平民的日常生活的各种场合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与礼仪制度。孔子在教学中,强调“礼”的学习,这是我们已经知道的,如他教训儿子:“不学礼,何以立”。一个人不学习“礼”,是没有办法在社会上立足的。这是他对儿子的要求,也代表了他对其他学生的要求。二是乐,就是音乐的乐。古代的音乐不仅仅是种艺术,它跟“礼”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礼乐常常并称。“乐”也是“礼”的实施过程中不可缺的一部分,因为“礼”里面就包含了“乐舞”。而从《论语》里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热爱音乐,精通音乐。比如他对舜的时候留下来的“韶乐”跟周武王时留下来的“武乐”在艺术上有不同的美妙,在政治上却有不同的境界。孔子都留下了精辟的评论,这个我们在周文王、周武王那一节里面也提到过。三是射,也就是射箭。射箭当然是一种武艺,但技艺的高低并不是最重要的,射箭也有一套礼仪规定。孔子说:射箭比赛时,参赛者上台比赛,下堂饮酒的时候都拱手作揖,互相谦让,依礼而行,这种君子风度才是最重要的。这就是《八佾篇》里记载的“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四是驭,驭就是驾驭,就是驾马车。孔子对驾驭之术肯定也不陌生。子罕篇里记载,有人赞叹孔子学问渊博,孔子听到之后对学生说:“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孔子说,我到底拿什么?是拿鞭驾车,还是拿弓射箭?我还是拿鞭驾车吧。有人称赞孔子博学,孔子却对学生说,我擅长什么呢,是驾车还是射箭呢?我还是驾车吧。这话的意思不明确,所以后人不容易明白。于是就有不同的猜测。有人说这是孔子的谦虚,甚至是孔子的自我解嘲,也就是玩笑话,意思是我博学,但不为世所用,我博学什么都会,我是去驾车还是去射箭呢?我还是驾车吧!也有人对这几句话做别的解释,也是猜的,我们在这里不钻这个牛角尖,只是从中可以知道,孔子对“六艺”中的“射”和“御”都跟学生谈到了。五是书,书是书写的书,指识字、写字,以及写文章。六是数,数是数学的数,指算数,或数学知识。古人对“数”很早就是很重视的,儒家也不例外。儒家经典的《周易》当中,就充满了数字。而孔子又是重视《周易》的。所以这“六艺”的内容应该是孔子在教学中都涉及了的。文行忠信是学做人与学文化的总纲,“六艺”则是具体的科目。到了春秋战国之后,具体说就是到了孔子之后,“六艺”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指向,就是专门指儒家的六种经典,我们都知道四书五经,“四书”是宋代以后才有的名目,指《论语》《孟子》,以及《大学》《中庸》,“五经”很早就有了,指儒家的易、诗、书、礼、春秋、这五部经典;六经就是在五经之外再加上一部乐经,但乐经很早就亡佚了,后人看不到,只剩下“五经”了。据说这些儒家经典有的文字繁杂,有的篇目众多,有的文字支离。孔子主要出于教学需要对它们进行了整理加工。司马迁在《史记》里就记载,古代流传的诗有三千多篇,孔子删去重复,选录可以在礼节仪式上使用的编为305篇,就是我们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的《诗经》。这个说法有的学者相信,有的学者不信。司马迁还说,对其他的经典,孔子也进行了整理加工,甚至重写,这儒家的六经按照司马迁的说法都是由孔子编定的,所以文行忠信“四教”中的“文”指的主要就是六经。这当然也不是没有根据的,孔子跟学生讨论过《周易》,讨论过《尚书》,讨论礼乐的地方不少,至于《诗经》更是常常谈及,甚至明确告诫儿子:“不学诗,无以言。”这也是我们在以前都已经读过了的,总之,把握住“四教”与“六艺”这两个概念,我们也就掌握了孔子教学内容的最主要的方面,孔子教学又要教做人,又要教文化,他又“有教无类”,孔门弟子当中成分复杂,用简单的教学方法肯定不容易奏效,所以孔子只能因人施教,那么孔子在教学中是怎样因人施教的,我们下一次再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致敬先贤

    我始终有一个疑问,百思不解:在那样一个物质极不发达的时代,社会动荡,孔子的弟子不去学谋生的技能,是什么驱动他们去学文、行、忠、信(概括起来是学为人,学文化)。我们知道,人只有在温饱无忧时,才会去追求精神层面(为人,学文化)的东西。也就是说人只有先活下来再说其他。即使是在2千多年后现在,人们学习,目的更多不是学做人学文化,而是想办法将来能更好的活着。而且接受i教育还得要强制(九年义务教育)。

    纯如19 回复 @致敬先贤: 孔子很博学,诗书礼乐的学习,其中有谋生的技能。第二,能来跟随孔子学习的,内心都有精神追求,而孔子的人格魅力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孔子20岁生子,鲁国国君送去鲤鱼祝贺,学子们自然也会。

  • 13581928uzn

    孔子学生3000,又要教这么多内容,他具体是怎么教的,只是因人施教的话,能顾及到所有学生吗?我比较好奇。

  • 何振兴0

    已读文稿

  • 1504826flmp

    至于孔子教什么,如果非要找一种逻辑严密的分法,应该是: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可以理解为大综合性考查后的单科吧!

  • 丝丝荷

    特别期望老师能讲一下“夫妇有别”这个话题

  • 观点_2v

    文行忠信,其中的“行”,解为行动、实践能力,更顺些。不知道历史上有谁这样解?请傅老师指教!

  • 苏龙口

    Cc

  • LILON

    四教可以作为学习传统文化的一个纲领

  • 观点_2v

    傅老师,孔子教学内容的礼乐射御书数中,是否可以把礼、乐、书、数理解为“文治”,把射和御理解为“武功”?《礼记·射义》:“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从这个记载来看,孔子的射艺水平也是非常高超的,只不过在历史流传中,孔子的文化思想更受到后人重视、影响更大的缘故吧。老师说的射艺要从射礼的方面来理解,我怎么觉得这个意思是比较次要的呢?

    花头鸭 回复 @观点_2v: 俺的理解:一是“技”,一是“道”,大小概念不同耶?!

  • chiwenhu

    老师孔子说学驾马车不是由于有人说他博而不专才发出的感叹吗?